第五十四章:锦水东浮,湘波南泛思何长(2 / 2)

感油然而生。  “诸位,如今我大军云集,当为收取蜀地之际,可愿助我?”  “敢不效命!”众人同声道。  “孰愿取蜀郡?”刘备高声道。  “末将愿往!”王方出列到。  “善!王方,汝率五千大军,取蜀郡,而后取汉嘉、键为两郡!有此锦囊,至蜀郡再启!”  “诺!”  “孰愿取江阳、巴郡?”  “末将愿往!”张济站出。  “善!张济,汝率五千大军,有此锦囊,至江阳再启!”  “诺!”  “孰愿取汶山、阴平二郡?”黄忠、朱灵、陈到三将自不会抢这种功劳,而新降之将亦不会此时出头,刘备算了算去,将目光集中在张裔身上。  “末将愿往!”张裔见无人站出,只好出列。  “善!张裔汝率五千大军北上取汶山、阴平,按锦囊行事即可!”  “诺!”  “黄忠为主,朱灵为辅,杨怀、高沛、赵累、雷铜随行,率两万大军东去巴郡,汇合关羽所部,全权听军师之令!”  “诺!”  “明日卯时出征!两月之内,肃清益州!胆敢反抗者,以谋反论!!!”刘备寒声道。  “诺!”  众将拱手听令而去,不多时,大帐中仅有贾诩、法正二人。  “主公,这是刘瑁第三封请降信!不知主公何时入城?”法正拿出一封乞降信,轻声问道。  “如今城中情况如何?”刘备未接,反问道。  “听闻刘瑁每日端坐刘焉灵堂,寸步不离,形容枯槁,憔悴万分。赵韪、郑度每日焦虑万分,一日三次求见我父。城中百姓倒是无碍,主公仁义,准许粮草物资进城,如今粮价平稳,城中大户亦不不敢哄抬物价。”法正道。  “听闻雒县征集的乡勇皆逃,城中只有郑度五千人马?”贾诩似笑非笑道。  “真。自半月前严颜投降消息传至,城中兵马俱散,唯有郑度以巨额钱财笼络,才保持四千兵马,且士气全无,不信,主公可观城楼,宛如空城。”法正轻笑道,“不知主公如何处置刘瑁?不瞒您说,这几日我法家大门都快被踏破了……”  “文和,你怎么看?”刘备看向贾诩。  “吾以为,为长远计,刘瑁可活,赵、郑两族当灭!”贾诩不言则已,一言则惊人。  “嘶……文和,这是为何?”刘备倒吸一口气,法正亦寒气入体。  “刘焉僭越,穿龙袍乘銮舆,实则谋逆大罪,主公若不罚,则大义有亏;若罚,难免有同室操戈之嫌。若顾两全,唯有效吴王刘濞昔日清君之策,诛赵郑,全血脉。刘焉深耕蜀地八载,虽说有僭越大罪,亦有安民大功,蜀地受其恩者不知何丛。是故,用此法上可全皇帝颜面,下可抚蜀地臣民,利于速平益州!”贾诩解释道,“此法亦是子义与吾共商之策。”  “嗯,刘焉昔日与吾有恩,此番讨伐乃国事而非私仇,文和之策深合我意!”刘备点头,觉得甚是妥当。而心中所思的是,此法亦可剪除蜀地大族。刘焉入蜀已灭贾龙、任歧、李权、陈超四大家族,若今再除赵、郑两族,则蜀地再无一流大族,余者难再掀风浪,可谓是大大有利于后期推行平抑土地之策。  “孝直,有何看法?”刘备又看向法正。  “主公,吾以为,刘瑁动手为佳!”法正沉思一会道。  “哦,妙!”刘备与贾诩相视一眼,赞道。心中立即会意法正之意,若刘瑁动手,则自废武功,从刘焉者将烟消云散。  “主公,吾今夜入城,说服刘瑁!”法正眼中抑制住兴奋。自今日起,自己将入刘备核心。  “嗯,有劳孝直,为免意外,文和汝谴一百情报司暗中保护!”刘备道。  “诺!”贾诩、法正齐道,然后各自退出大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