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六章 亡国之君(1 / 2)

皇帝遇刺,这可是惊天大案了。比之朱玉平的死里逃生,不知道严重多少倍。

要命的是,赵桓的胸口竟然中了一箭。大概是这一箭相距甚远,又或者刺客仓促间力道不够,总之虽然这一箭刺中了赵桓的胸口,好在没有伤及心脏。

不过对于一个皇帝来说,这是足以天下震动的大事了。

即便是朱玉平,见到眼前的场景,也着实是吓了一大跳:“阿姐,谁干的!”

朱琏又恢复了昔日的样子,她只知道拿着手帕在那里哀哀的哭泣。眼前的景象,显然已经吓坏了她。

对于自己的这个姐姐,朱玉平是再也了解不过了。他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,看向一旁的陈琳:“抓住凶手了没有。”

就连陈琳,也是唉声叹气的摇了摇头。

朱玉平大怒,这里是京城。这天下,还是赵家的天下。大宋还是汉人的大宋,先是自己被绑架差点丢了性命,然后就是差点又被成阳郡王伙同金人杀了自己。

这一次,居然轮到了皇帝。

是不是欺我大宋无人了,朱玉平怒气冲冲:“我去通知殿前司,就算是掘地三尺,也得把凶手抓住。”

谁知,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赵桓伸出手来阻止:“万万不可!”

朱玉平愕然的回过头,不解的看着赵桓。

只见赵桓勉力的摆摆手:“万万不可让人知道,知道朕受了伤。”

朱玉平一怔,随即明白了皇帝的意思。

皇帝遇刺,这会引起朝局动荡的。尤其是,还是不明来历的遇刺。加上这次皇帝受伤较轻,若是能把这件事压下来自是最好。

果然,赵桓低声道:“玉平,朕受伤这事,万万不可泄露出去。”

朱玉平点了点头:“姐夫放心,告诉我,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”

有一件事,朱玉平很是欣慰。皇帝遇到性命攸关甚至于天下安危的事,首先想到的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。

这说明什么,说明圣宠啊。

不管皇帝如何恩宠,皇帝如何信任。可皇帝猜忌你的时候,是不会对你推心置腹的。

这么大的事,皇帝想瞒过所有人,唯独没有欺瞒自己。这说明,赵桓的心里已经把朱玉平当成了自己人。这种感觉,当真让人舒爽。

历史上不乏一些深受皇帝信任的宠臣,一般这样的臣子皇帝对他都是赏赐丰厚:皇帝会赐予宠信之人大量的财物、珍宝或地产,甚至可能赐予其特殊的封号或官职,以彰显其恩宠。

还有就是,皇帝会对宠臣言听计从:对于宠信之人的意见和建议,皇帝会给予高度的重视,并常常采纳其意见,这体现了皇帝对其的信任和倚重。

而且宠信的官员会有特别礼遇:在宫廷礼仪中,皇帝会对宠信之人给予特别的礼遇,比如允许其出入禁宫、参加重要的宫廷活动,甚至允许其在皇帝面前不拘礼节。

当然,皇帝觉得这个人能合自己的胃口,就会委以重任。甚至于,将大权放任。皇帝会将重要的任务或职责交给宠信之人,这既是对其能力的认可,也是对其忠诚度的考验。

而作为臣子,也会和皇帝私交甚笃:皇帝与宠信之人之间的私交可能非常亲密,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国家大事,也分享生活中的点滴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皇帝的宠信并非一成不变,它可能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。有的时候,对你的宠信,随时有可能反目。这个时候,就是你的危险。

或者说,皇帝对你过于的信任,甚至于半壁江山拱手相让。当年开元盛世把大唐推上了盛世巅峰,然而一个安禄山,彻底的毁灭了盛唐的繁荣强盛。

安禄山如此深受皇帝宠信,随着权利的增大,野心也在不断的膨胀。换成很多人,怕是也会反。

当一个皇帝,把半壁江山都交给你的时候,你其实是惶恐的。这个时候皇帝信任你,以后未必。这很有可能,会招来杀身之祸。倒不如放手一搏,说不定天下易主。

朱玉平则完全不一样,皇帝对他的宠信,从来都不是权力上的。而是,真正的推心置腹。

这说明在皇帝眼里,朱玉平是没有威胁的。

当下,赵桓将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。不说还好,言谈之下朱玉平越听越是心惊。

“朕很是羡慕你,玉平你可知道。”

朱玉平有些发呆,皇帝莫不是脑子秀逗了,羡慕我?你是皇帝,天下至尊。

“姐夫又说胡话,我到处惹是生非,姐夫和我姐操心不少。世人都说我不学无术吊儿郎当,乃是东京城的败家子,这有甚好羡慕的。”

一家人不说两家话,端福宫内不是正式场合。朱玉平称呼赵桓,都是一口一个姐夫的叫着,反倒更显得亲近。

除了国家大事不可马虎,必须称呼官家圣上之外。姐夫,才是一家人。

况且大宋一朝的规矩礼仪相对宽松,远没有明清时期